【摘要】 目的:探讨双上肢协调性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30例分成2组,单侧训练组重点对患侧上肢进行协调性训练,双侧训练组进行双上肢协调性训练,两组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训练后上肢功能均得到改善,但双侧训练组的改善更明显。结论:协调性训练可明显提高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双侧训练疗效更加明显。
【关键词】 双侧上肢;协调性训练;偏瘫
由于上肢及手功能的复杂性,脑卒中后其功能的恢复往往不尽如人意[1]。对偏瘫患者传统的训练都是针对偏瘫肢体进行的,但是有许多研究表明,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双侧康复训练(患侧和健侧肢体)比单纯对偏瘫的肢体训练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促进脑功能重组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优越性[2]。神志清醒的患者能通过双侧运动强度和幅度,进行自主分析比较,进一步促进身体的协调运动。所以训练双上肢综合活动力量、协调控制能力和平衡控制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整体综合能力水平。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将2005-2006在我科接受康复治疗的偏瘫患者,上肢出现分离运动的患者共30人,平均年龄64岁,随机分成单侧训练组和双侧训练组,两组患者年龄、病程、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以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以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
1.3 治疗方法
1.3.1 单侧训练组:重点按照姿势→正确性→速度→适应性→耐力的顺序,先近端后远端。初时做肩、肘、手各关节运动的组合运动,以后逐步把重点移到单关节运动。以旋转对角线方向运动为主,视线对着手指,为将来手眼协调作准备。动作从简单到复杂,从肢体活动到保持肢体的各种位置。一个动作所做的时间从短到长。
1.3.2 双侧训练组:除上述训练外再进行上肢精细动作训练,主要着重于眼手的协调训练,可利用花片组装、镶嵌作业等双手操作的作业治疗进行训练。初始可用健手帮助患手,逐渐过渡到患者双手相互协调操作。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t检验。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上肢主动运动功能积分和MBI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 <0.05。这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对改善偏瘫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显著疗效。
但治疗组在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更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在偏瘫患者的康复中,上肢功能障碍不仅直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的自理,而且还会影响身体其他部位功能的发挥。患侧下肢的粗大动作恢复比较明显,上肢功能的恢复则较慢,尤其是上肢多为精细动作,需要邻近多个关节的协调运动,所以恢复往往需要很长时间。